銀行股再度刷屏 基金增配邏輯持續(xù)演繹
在紅利主題基金密集申報、入市的背景下,低配疊加基金季度換倉讓銀行股再度刷屏,銀行股正成為公募選股的熱門對象。
紅利策略賺錢效應突出
7月11日,以銀行股為代表的紅利資產集體異動,公募重倉的工農中建四大行一度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隨著低估值、高股息策略出現賺錢效應,公募行業(yè)不僅密集推出覆蓋銀行股等低估值資產的紅利主題基金,同時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也在核心倉位上覆蓋銀行股等紅利資產。
7月11日晚間,易方達基金、華寶基金、平安基金、國聯(lián)安基金等多家公募上報中證A500紅利低波ETF,這是今年4月中證A500紅利低波指數發(fā)布后首批申報跟蹤該指數的ETF,反映出公募在新發(fā)產品類型上對紅利策略的需求。
另一方面,銀行股等紅利資產的賺錢效應也超出許多基金經理的預期,低估值并不意味著低彈性和低增長。以超過100只基金產品重倉的成都銀行為例,截至2025年7月11日,該股自2024年1月至今累計漲幅已達98%,成都銀行對許多基金產品的業(yè)績貢獻,甚至超過了不少科技股,因此也吸引了多個頭部公募旗下明星基金經理重倉,工銀核心優(yōu)勢基金、鵬華盛世創(chuàng)新基金對成都銀行的持倉比例都接近10%的配置上限。
換倉季基金密集調研銀行股
除了賺錢效應,銀行股的低配以及近期各大公募密集調研銀行股的舉動,也可能意味著新一輪的倉位切換。
業(yè)內人士指出,按照今年第一季度末的數據測算,公募在銀行板塊的配置比例大約為3.49%,相較于滬深300指數權重低配9.99個百分點,相較于中證800指數權重低配6.99個百分點。
6月末開啟的公募季度換倉也使得基金公司的調研更多覆蓋那些此前被低配嚴重的板塊,尤其是銀行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基金調研信息顯示,6月25日,南方基金調研了滬農商行;6月26日博時基金調研了杭州銀行;同日,華安基金調研了江蘇銀行;6月27日,銀華基金調研了長沙銀行;7月8日,華安基金又調研了江陰銀行;7月9日天弘基金調研了寧波銀行;7月10日永贏基金調研了蘇農銀行。
富國基金明星基金經理朱少醒對銀行股也很“上心”,他在今年4月末調研了寧波銀行。此外,富國基金在7月9日再次調研該股。根據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成長混合基金披露的定期報告,自2020年三季度寧波銀行首次列入該基金十大重倉股名單后,寧波銀行已經連續(xù)20個季度位列富國天惠成長混合基金的十大重倉股。
深圳一位管理滬港深主題產品的基金負責人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她在近期整體降低了股票倉位,主要兌現了部分估值較高的品種,但在股票倉位降低的同時反向增加了對銀行股的配置,其中包括部分優(yōu)質城商行股票。
考慮到近期密集調研銀行股的基金公司其銀行股的配置比例相對較低,不排除這些基金公司或將進一步提升旗下基金對銀行股的配置比例。
公募聯(lián)袂險資助推紅利資產
多位公募人士認為,銀行股大漲反映了當前全球局勢不確定性增強、避險資金需求旺盛的現狀。與此同時,“資產荒”壓力的抬升也促使保險機構將目光投向紅利類資產。
“此前公募基金對銀行股的配置比例低于自然權重,近期部分基金加倉銀行股,為銀行股帶來了更多增量資金?!鼻昂i_源優(yōu)質龍頭基金經理楊德龍認為,今年以來,大型保險公司大幅增持銀行股,持股比例普遍提升。社保基金、養(yǎng)老金等機構資金基于配置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對銀行股的配置比例。作為低估值、高股息板塊,銀行股對追求長期穩(wěn)定回報的大資金具有較大吸引力,在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場的推動下,銀行股估值有所修復。目前我國銀行板塊市凈率為0.72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股息率則遠高于國債收益率,對大資金吸引力十足。
廣發(fā)基金相關人士認為,公募基金高質量發(fā)展也推動金融板塊配置再平衡。從中長期角度看,長期資金加快入場,紅利資產仍具配置價值,當前紅利板塊在股息、估值方面具備優(yōu)勢。新“國九條”落地,進一步強化資金對紅利策略的偏好。
華安基金也表示,在“資產荒”+低利率+會計準則變動+政策引導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險資配置紅利正當時,同時因為險資自身負債成本相對剛性,這促使險企將目光投向具有穩(wěn)定股息率且具有低波特點的紅利類資產。往后看,保險資金將是股市中的重要增量資金,把握險資配置方向對于投資的重要性愈發(fā)突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