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l477c"></rp>
中證網
返回首頁

美國核心通脹“抬頭”,溫和降息或成定局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美國通脹壓力仍揮之不去,就業(yè)市場保持相對穩(wěn)健,這意味著美聯儲很難走上降息“快車道”。

美國東部時間10月31日,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9月份環(huán)比上升0.3%,創(chuàng)下五個月最大升幅,個人支出也加快增長。

與此同時,美國就業(yè)市場仍有一定韌性,近日初請失業(yè)金人數降至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當周,初請失業(yè)金人數為21.6萬人,較修正后的前值下降1.2萬人,也低于此前預期的23萬人。

一系列數據增加了美聯儲放慢降息步伐的理由,疊加科技股財報利空,10月31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標普500指數創(chuàng)下9月初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并錄得4月以來首個月跌幅。

在數據依賴模式下,美聯儲降息路徑仍存懸念,AI熱潮持續(xù)性尚不明朗,美國大選不確定性又近在咫尺,接下來市場將面臨一系列挑戰(zhàn)。

美聯儲最青睞通脹指標上行

在美國通脹壓力仍未消除背后,核心通脹仍是其中的關鍵。

10月31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整體PCE物價指數同比升幅進一步回落至2.1%,為2021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目前僅略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其中商品價格下降了1.2%,服務價格上漲了3.7%。

但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環(huán)比上升0.3%,為今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同比漲幅則繼續(xù)維持在2.7%,顯示出不小黏性。

斯巴達資本證券公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Peter Cardillo表示,美國通脹壓力仍可能增加,這在最新數據中得到了基本證實,棘手的部分是核心PCE物價指數。

雖然美聯儲再度大力降息不太可能,但通脹指標并未脫軌,可能仍將足以推動美聯儲在11月7日的議息會議上“按部就班”地降息25個基點。

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師Quincy Krosby表示,喜憂參半的通脹數據表明,美聯儲抗通脹之戰(zhàn)的“最后一英里”仍然“崎嶇不平”,但預計美聯儲仍會在11月7日的會議上宣布小幅降息。

得益于薪酬持續(xù)增長,經通脹調整后的9月消費者支出環(huán)比增加了0.4%,較前一個月提高;儲蓄率則降至4.6%,為2023年以來最低水平。在過去8個月的7個月里,美國消費者處于“凈消耗儲蓄”的狀態(tài),個人儲蓄規(guī)模較今年1月累計下降了1730億美元。

在Krosby看來,美聯儲可能不得不承認,在消費者支出仍有韌性、一系列罷工事件導致工資上漲以及勞動力市場穩(wěn)健的情況下,美聯儲需要采取“漸進”的降息方式,直到內部對通脹趨勢感到放心為止。

“軟著陸”預期支撐溫和降息

通脹壓力仍存但未失控,美國經濟放緩但不太可能衰退,美聯儲顯然樂見這樣的“軟著陸”情景。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年化季率增速為2.8%,略低于二季度和預期的3%。三季度個人消費支出年化季率達到3.7%,遠超預期的3.3%,這也是支撐美國經濟的核心動力。

雖然美國三季度GDP增速出現放緩勢頭,而且市場普遍預期經濟還將進一步走弱,但實際上GDP仍處于強勁擴張區(qū)間。在美國上一個經濟擴張周期(2009年二季度至2019年四季度),GDP年均增長率為2.5%。

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仍有韌性。威靈頓投資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Brij Khurana對記者表示,通常情況下,當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時,失業(yè)率會快速上升,但在本輪周期中,失業(yè)率的上升速度要慢得多。

Khurana解釋稱,經濟衰退通常是由金融危機(如2008年)或高利率的滯后影響(如2001年)引起的。如今,由于監(jiān)管對銀行的資本要求很高,發(fā)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而利率引發(fā)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與2001年的衰退相比,目前美國經濟更偏重于服務業(yè),而非制造業(yè)。制造業(yè)對利率的敏感度高,而服務業(yè)則不然。

新冠疫情之后,此前被壓抑的服務業(yè)需求得以反彈,使得失業(yè)率保持在低位,勞動參與率維持在較高水平,這是因為相較于制造業(yè),服務業(yè)的生產率和效率較低。例如,餐廳和零售店在需求上升時會雇傭更多員工以滿足顧客需要,而工廠可以通過調整生產線、延長工作時間來滿足增加的需求,通常不需要增加人手。隨著疫情之后政府支出激增,美國龐大的服務業(yè)不得不增加雇傭數量以滿足需求,失業(yè)率因此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且在2021年12月至2024年5月期間一直保持在4%以下。

不過,Khurana也提醒,隨著消費者開始消耗掉疫情期間積累的超額儲蓄,他們開始減少支出,服務業(yè)的需求增長可能會反轉。隨著消費者需求下降,服務業(yè)公司可能會減少招聘,最終解雇生產力較低的員工。到2025年底,失業(yè)率可能會遠超美聯儲預測的4.4%,并在持續(xù)的鴿派政策環(huán)境中見頂。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利率市場定價已經反映了美聯儲可能采取的持續(xù)降息措施,但貨幣市場還未消化這一預期。市場預計美聯儲會持續(xù)降息,而美元仍然異常強勁??紤]到市場預期各發(fā)達國家的政策利率將在兩年內趨于一致,Khurana認為美元當前的強勢地位顯得不合常理。

重重不確定下市場怎么走?

相對于美國經濟和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中長期不確定性,短期內市場更關注美國大選迫在眉睫的風險。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對記者表示,10月31日美國三大股指出現了1%~3%不等的跌幅,AI板塊和大型科技股全軍覆沒,經濟數據或科技股財報并不能完全解釋這一波行情,更多的可能是月末的獲利了結以及大選前的謹慎。“特朗普交易”再度出現降溫跡象,綜合民調顯示兩位候選人勢均力敵,一切皆有可能。

在PIMCO(品浩)董事總經理兼經濟學家Tiffany Wilding看來,共和黨和民主黨迎來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數月來,圍繞美國政治與政策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讓許多投資人惶恐不安。美國經濟數據的大幅波動、對美聯儲降息的速度和深度的疑問等都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

參考1992年至2020年的八次總統(tǒng)大選,Wilding發(fā)現,就債券收益率和股票回報率而言,選舉前一個月的市場表現并不能很好地預測選舉后一個月的市場表現(50%的情況下市場會回調)。然而,大選翌日甚至一周的市場反應對一年期回報的預測效果更好,約有60%的時間債券收益率傾向于回調至大選翌日的表現,約有75%的時間股票回報在一周和一年的時間跨度內有類似的跡象。

而在大選不確定性消除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和美股走向或許會更明朗一些。Khurana分析稱,對利率敏感的美國經濟板塊,包括小盤股、工業(yè)股、金屬及礦業(yè)等,在過去兩年中一直處于衰退狀態(tài)。美聯儲降息可能會推動行業(yè)的周期輪動,促進復蘇進程。投資者應該特別關注那些庫存有限的公司和子板塊,它們可能具備較強的定價權。

經濟方面,鑒于超額儲蓄和政府的財政支出導致消費者對利率不敏感,Khurana認為降低利率不太可能進一步刺激需求。相反,美國大選后的失業(yè)率和財政影響可能會決定消費周期的未來走向。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