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中心發(fā)布第8期季報,公開了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相關信息。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全國入庫項目14220個,累計投資額17.8萬億元?墒亲屑毞治鼍蜁l(fā)現,民間資本參與熱情偏低的現象明顯。
根據明樹數據跟蹤統(tǒng)計,PPP模式自2014年開始大力推廣以來,民營企業(yè)中標PPP項目總投資規(guī)模占已落地PPP項目總投資規(guī)模從2015年12月的35.5%下滑到了今年7月份的24.77%。另據中國企業(yè)家調查系統(tǒng)(CESS)調查顯示,關于PPP項目“真正的民間資本參與熱情很低”,企業(yè)家同意的占60.9%,不清楚的占25.5%,不同意的占13.6%。
PPP模式作為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本意是鼓勵私營企業(yè)、民間資本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記者認為,PPP項目收益偏低,對地方政府履約的擔心,以及合作模式和采購模式的限制等或是民間資本參與熱情偏低的主要原因。
PPP項目收益率一般為6%~8%,而民營企業(yè)500強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民營企業(yè)500強凈資產收益率平均水平為12.40%。有的地方政府舍不得把“含金量”高、收益率高的“好”項目拿出來做PPP,還有一部分對民間資本來說“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項目在項目識別階段徘徊,進度慢、落地率低。資本具有逐利性,這些項目自然難獲民間資本青睞。
地方政府契約意識欠缺,對“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理念落實不到位也是民間資本所擔心的。有的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大,支付能力相對不足,因而難以有足夠資金支付相應款項。根據CESS調查,對于“地方政府擔,F象比較嚴重”這一說法,企業(yè)家同意的占42.9%,不清楚的占45.2%,不同意的只占13.9%。企業(yè)除面臨可能出現的兌現風險外,也面臨著政策變更風險和換屆風險等,這會讓民間資本保持觀望。
另外,當前PPP項目的合作模式和采購方式強調投資、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整合和投資能力考察先行,相比實力雄厚的國企等力量,整體資信能力偏弱的民營資本居于劣勢。在融資方面,民營企業(yè)尤其是非上市民企融資成本較高,導致盈利空間壓縮,再加上PPP項目周期動輒二三十年,參與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
事實上,為了解決相關問題,去年以來國務院及各部委出臺了不少新舉措。從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huán)境、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降低企業(yè)經營成本等多方面入手,進一步提振民間投資。財政部昨日還發(fā)布通知,要嚴格新項目入庫標準,對構成違法違規(guī)舉債擔保等項目將清退出庫。隨著相關舉措執(zhí)行到位,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的積極性有望回升。記者 易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