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歐佩克+”增產談判陷僵局 原油供需緊張料延續(xù)

周璐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維也納當地時間7月1日,“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如期舉行,但未能就8月原油增產幅度達成一致。在當地時間7月2日繼續(xù)進行的會議上,與會主要產油國仍未達成共識,增產談判陷入僵局。

  Wind終端顯示,NYMEX原油主力合約價格7月1日大幅走高,收盤逼近75美元/桶;7月2日陷入震蕩,收盤報75.19美元/桶。展望后市,分析人士稱,隨著全球經濟活力恢復,未來原油市場或處于供應短缺狀態(tài)中。

  增產懸而未決

  當地時間7月1日至2日,“歐佩克+”連續(xù)兩日就原油增產問題進行談判,均未達成一致協(xié)議。新一輪談判將在當地時間7月5日下午3時繼續(xù)進行。

  據媒體報道,在當地時間7月1日舉行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上,沙特阿拉伯等國主張,今年8月至12月日均原油供應量每月環(huán)比增加40萬桶,而阿聯酋則主張更激進地增加供應。另據媒體報道,阿聯酋要求“歐佩克+”提升該國用于計算減產的基線產量以換取更大規(guī)模增產。如果無法達成新的協(xié)議,阿聯酋準備接受維持8月產量不變。

  國投安信期貨原油研究員李云旭指出,根據去年4月達成的減產協(xié)議框架,沙特與俄羅斯減產基準量為1100萬桶/日,其余國家減產基準為2018年10月的產量水平。與此對應,阿聯酋減產基準為316.8萬桶/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去年5月開啟的減產初期是按照減產基準的百分比進行減產額度分配,而今年以來的增產是確定每個月的增產幅度(如50萬桶/日)后再在“歐佩克+”成員國中進行分配,若阿聯酋提高減產基準線進而調低減產量,為平衡總增產幅度,其他國家將調高減產量進行彌補,因此分歧在所難免。

  獨立石油分析師NeilAtkinson表示,阿聯酋和其他“歐佩克+”成員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已經持續(xù)一段時間。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一直在投資新產能,以便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該公司的運營方式可能更類似國際石油公司,而不是國家石油公司。

  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認為,今年4月起逐步上調原油產量有助于市場穩(wěn)定。展望今后兩年產量調整路線圖,重要的是延續(xù)減產協(xié)議并緊密跟蹤市場,避免明年出現規(guī)模較大的供應過剩。

  供需緊張或延續(xù)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主要成員提出的增加供應方案偏于保守。這意味著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局面將保持緊張。

  瑞穗證券美國公司能源期貨業(yè)務負責人羅伯特·約杰預計,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在8月至12月期間,原油日產量每月環(huán)比可能增加50萬桶。相對保守的增產建議更受市場多頭歡迎。

  分析人士稱,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持續(xù)修復,全球原油需求缺口將逐漸擴大。奧地利JBC能源咨詢公司預計,7月全球原油供需缺口將略低于日均200萬桶,即便日均產量增加60萬桶,8月全球原油市場供需缺口仍將擴大至日均250萬桶。

  花旗銀行對全球原油需求前景預期更高,認為即使考慮“歐佩克+”增產,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市場仍將處于逾300萬桶/日的深度短缺狀態(tài)。

  此外,有分析認為,除了需求持續(xù)恢復,原油市場格局目前還受到伊朗石油出口前景影響。伊朗石油出口量仍然可能恢復至2018年美國對其采取制裁措施之前的水平,不過這其中仍存在不確定性。OandaCorp高級市場分析師愛德華·莫亞說:“如果不放松制裁,來自伊朗的原油供應將減少,原油供需將繼續(xù)趨緊。”

  國際油價獲支撐

  Wind終端顯示,截至目前,NYMEX原油主力合約報75.19美元/桶,ICE布油期貨主力合約報75.97美元/桶,均位于2018年10月以來高位。

  分析人士稱,隨著全球經濟活力恢復,未來原油市場或處于供應短缺狀態(tài),增產不足以令價格大幅下跌,國際油價支撐力度較強。

  花旗銀行分析師表示,如果“歐佩克+”在向市場增加石油供應方面持保守態(tài)度,短期內油價可能突破80美元/桶。

  高盛集團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杰夫·柯里也認為,8月原油日均產量增加50萬桶可能并不足以讓油價下跌,夏季原油需求增幅原本就較大。

  投資策略方面,光大證券石油化工行業(yè)分析師吳裕表示,看好整體受益于油價上漲的石化產業(yè)鏈,建議關注油服、民營大煉化、輕烴裂解板塊以及煤制烯烴板塊相關標的。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