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銀保監(jiān)會胡美軍:堅持高壓嚴打 對非法集資“零容忍”

歐陽劍環(huán)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huán))銀保監(jiān)會打非局副局長胡美軍7月8日在銀保監(jiān)會“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銀保監(jiān)會作為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lián)席會議的牽頭單位,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務院金融委決策部署,堅決整治、主動出擊、積極防范非法集資,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效。堅持高壓嚴打,對非法集資“零容忍”,有力震懾犯罪。依法嚴厲懲治違法犯罪,是保護人民群眾免遭非法集資侵害的重要手段。

  具體看,胡美軍介紹,一是推動各地果斷出手,依法查處大案要案。今年1-5月,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查處涉案金額億元以上的大案要案80余起,涉案金額超過900億元。同時各地積極推進陽光辦案,及時發(fā)布立案打擊、處置進展等相關情況的公告,加強信息透明度建設,及時回應群眾的關切。

  二是加快存案處置進程,聯(lián)席會議從2018年開始組織各地開展存量案件攻堅,三年來已經辦結存案1.1萬起,涉及金額3800余億元。今年以來繼續(xù)加大力度,通過掛牌督辦、現(xiàn)場推動、清單制管理等多種方式,進一步督促相關重點省份對重點案件、骨頭案再攻堅、再部署,爭取早日實現(xiàn)案結事了。

  三是千方百計追贓挽損。聯(lián)席會議始終堅持對違法所得應追盡追、應退盡退的原則,推動各地運用刑事、民事、行政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挽回群眾的損失。近年來,部分地方在追繳逃廢債、明星代言費、實施聯(lián)合失信懲戒、加快易貶損財物處置等方面形成切實管用的辦法,一些全國性的大案要案已經分批次向參與集資的群眾清退資金,挽損比例也在穩(wěn)步上升。

  胡美軍介紹,近年來非法集資新業(yè)態(tài)、新形態(tài)不斷冒頭,網貸、私募、涉農涉老、房地產、預付卡等傳統(tǒng)領域存量風險加速釋放。同時,一些領域的“增量”風險也在滋生,出現(xiàn)了一些新苗頭、新特點,主要有五方面:一是互聯(lián)網成為主陣地。非法集資活動從原來的現(xiàn)場推廣、線下支付,逐漸向網上網下聯(lián)動,進家入戶營銷,移動支付演變,風險傳播速度更快、隱蔽性更強、社會危害更大。

  二是由實體向虛擬、由單一向復雜的方向演化。非法集資逐漸脫離實業(yè),泛金融化特征比較明顯,有的包裝成形形色色的理財產品,有的借助消費返利、虛擬貨幣、金融互助等新型模式,同時還呈現(xiàn)出非法集資、傳銷、詐騙復合交織的趨勢。

  三是追逐熱點、攀附政策這個特點比較明顯。“時髦概念+政策捆綁+高大上包裝”已經成為當前非法集資吸引資金的“黃金三要素”。比如當下熱門的“一帶一路”、共享經濟、區(qū)塊鏈、要素市場、5G網絡、碳中和等概念,先后都成為非法集資的馬甲。還有假借迎合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科技、數字經濟政策等集資活動也不斷出現(xiàn)。

  四是離散化、隱蔽性明顯。集資活動由原來的一地一市的實地經營,轉向離散化的線上經營,跨省、跨域甚至跨境傳播已成為常態(tài)。實踐中,有不少不法主體刻意將集資活動化整為零,注冊地、經營地、資金流向地、投資人所在地分散割裂,監(jiān)管打擊難度明顯加大。

  五是新業(yè)態(tài)還在涌現(xiàn)。一些新型經營業(yè)態(tài)迎合普惠金融、互聯(lián)網金融的呼聲迅速興起,部分純粹搞詐騙、集資、傳銷的“偽創(chuàng)新”也混雜其中,魚龍混雜,一些領域風險不斷積累,還有集中暴發(fā)的可能。

  胡美軍提示,廣大人民群眾應增強理性投資意識,睜大眼睛,提高警惕,多想一想、多問一問、多等一等,主動遠離非法集資、自覺抵制非法集資,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