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中的“復興大壩”
蘇丹、埃及和埃塞俄比亞三方29日在蘇丹首都喀土穆結束新一輪“復興大壩”會談,三方簽署了關于大壩建設相關細節(jié)的框架協(xié)議。
據了解,該項目位于尼羅河畔,完成后,將是非洲最大水力發(fā)電設施。2013年,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與埃塞俄比亞電力公司簽署此工程的輸變電項目總包合同。據悉,這是國家電網在非第一個總承包項目,也是非洲大陸第一大輸變電項目。
此前,三國曾就此問題舉行多次磋商,但均未能達成共識。埃及政府擔心一旦大壩建成,尼羅河下游水量將大幅減少,可能對埃及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2015年12月29日,埃及、蘇丹和埃塞俄比亞三方終于就“復興大壩”項目簽署協(xié)議,蘇丹外長易卜拉欣·甘杜爾表示,這是對三國領導人簽署的原則宣言的完善,協(xié)議具有歷史意義,為大壩相關技術研究的完成確定了時間表。
埃及外長薩邁赫·舒凱里在簽字儀式后說,“復興大壩”建設涉及三個國家人民的切身利益,會議過程雖然一波三折,但最終結果令人欣慰。
埃塞俄比亞外長特沃德羅斯·阿達諾姆對會議結果表示滿意。他說:“這反映了我們三個國家相互理解和信任,以及致力于解決問題和消除障礙的共同愿望。”
2013年,埃塞俄比亞政府宣布將投資43億美元在靠近埃塞俄比亞和蘇丹邊境的青尼羅河段上修建“復興大壩”,計劃2017年建成,建成后將極大改善該國電力缺乏的問題。但該計劃遭到埃及政府強烈反對,埃及擔心一旦大壩建成,尼羅河下游水量將大幅減少,可能對埃及經濟造成嚴重影響。此前,三國曾就此問題舉行多次磋商,但均未能達成共識。
今年3月,蘇丹總統(tǒng)巴希爾、埃及總統(tǒng)塞西和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在喀土穆就埃塞俄比亞在青尼羅河上游建造“復興大壩”簽署原則宣言。三方同意在不損害各方根本利益的原則上,在“復興大壩”蓄水、尼羅河水資源分配等問題上進行協(xié)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