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年內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fā)行近3萬款 中低風險產品成主流

彭妍證券日報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不斷提速!蹲C券日報》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的數據統(tǒng)計,以募集起始時間計算,截至10月26日,今年銀行發(fā)行凈值型理財產品共計29233款。

   盡管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發(fā)行量持續(xù)高速增長,不過,從銷售端來看,目前仍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蹲C券日報》記者近期走訪了多家銀行網點,不少理財經理向記者坦言,凈值型理財產品銷售有難度,很多客戶在理財習慣及理念上仍偏愛老產品,對凈值型產品的接受度不高。

   凈值型理財產品

   發(fā)行量大幅增長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化轉型速度顯著提升。銀行業(yè)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fā)布《中國銀行業(yè)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銀行理財存續(xù)規(guī)模為25.80萬億元,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xù)規(guī)模20.39萬億元,占比79.03%,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11.75個和23.90個百分點;保本型產品存續(xù)余額0.15萬億元,同比減少90.68%。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jiān)測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fā)行量逐月上升。三季度凈值型理財產品發(fā)行數量為8355只,相較于一季度、二季度分別增加1735只和868只。整體來看,凈值型理財產品發(fā)行數量仍在增長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29233款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中,風險等級分布集中于中低風險等級!蹲C券日報》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中低風險等級產品共有22898款,超過全部凈值型產品的四分之三。而其他風險等級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僅不到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一級、三級、四級、五級風險等級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分別為511款、4922款、717款、185款。由此可見,今年銀行發(fā)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仍以中低風險為主,風險等級較高的產品占比依然較低。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分布集中于中低風險等級,主要與傳統(tǒng)銀行主要客群的特征有關,相比于券商客戶,銀行機構面向的客群范圍更廣,且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此外,由于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銷售尚處于起步階段,不少客戶對此缺乏了解,客觀上也約束了其高風險產品的購買行為。

   凈值型理財

   銀行客戶接受度不高

   在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過程中,投資者教育是重中之重。《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凈值型產品發(fā)行量增速和投資者的購買意愿并未成正比。從走訪銀行網點收到的反饋來看,不少理財經理坦言,凈值型理財產品銷售有難度,投資者對凈值型產品的接受度還有待提高,應給予其過渡時間。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很多投資者習慣了預期收益型產品,對凈值型理財產品短期內很難完全接受;另一方面,除了凈值型產品之外,可供選擇的其他理財產品越來越多。

   據某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介紹,該行目前主推的理財產品是保險產品、基金產品!昂枚嗫蛻衄F(xiàn)在不選擇買銀行理財產品了,之前買保本理財的客戶對于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難以接受,對固定收益有所偏好。能承受風險的客戶都愿意去買收益率較高的基金!

   《證券日報》記者也隨機采訪了來網點咨詢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部分投資者稱,“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太大,而且不保本,還是想購買標明預期收益率的產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銀行要加強對凈值化產品的宣傳力度,讓投資人接受這種理財產品模式!爱a品設計方面,應當在堅守合規(guī)的前提下,盡可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描述;用戶運營方面,需要與投資者加強互動,借助社區(qū)、論壇等載體來普及凈值型產品相關的信息。”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