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明年新舊動能迎轉換 貨幣政策凸顯結構性
交銀集團“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發(fā)布會12月21日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在會上以“吐故納新”為題作了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報告。
“2022年將是中國經濟吐故納新的一年。隨著疫苗接種加速和口服特效藥上市,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有望明顯減弱,2022年全球或將真正進入后疫情時代。預計2022年央行將繼續(xù)采用MLF、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常規(guī)工具調節(jié)中短期流動性,并綜合利用降準、降息等操作加強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jié)!碧平▊フf。
他表示,進入后疫情時代,發(fā)達國家寬松政策將逐漸退出,全球通脹水平有望高位回落,而中國經濟在政策偏暖的托底作用下仍將維持合理增長水平。全球主要市場震蕩之后回歸平穩(wěn),明年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傮w而言,2022年將是“吐故納新”的關鍵之年,疫情的陰霾將逐漸消散,新舊動能將迎來轉換,新業(yè)態(tài)、新結構和新增長點有望持續(xù)蓄勢聚力。
國際方面,發(fā)達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將穩(wěn)步退出。一方面,美聯儲寬松政策加速退出。美聯儲2021年11月議息會議正式啟動“逐漸縮減”資產購買規(guī)模(Taper),12月議息會議加速Taper并放棄“暫時性通脹說”。唐建偉預計,到2022年3月,美國的量化寬松將結束。在Taper結束之后,美聯儲可能適時啟動加息進程,2022年內可能加息3次,但具體是否加息以及何時加息,屆時將視美國的通脹和就業(yè)情況而定。另一方面,歐央行暫時不會退出寬松政策,但也難以加碼。
唐建偉預計,全球高通脹有望退潮。隨著美聯儲宣布11月起開始實施Taper,全球流動性拐點形成的重要邊際變化已經出現。美聯儲向市場注入的流動性將不斷減少,市場資金將不再廉價,全球資產估值將面臨重估。預計隨著疫苗的逐步普及和特效藥的出現,全球疫情的影響將減弱,管控措施放松,全球供應鏈將得以恢復,因供需錯配導致的高通脹壓力將明顯減輕。
唐建偉認為,2022年中國經濟有不少值得關注的點。首先,房地產調控總基調不變,并將進行執(zhí)行糾偏和模式探索,支持居民剛需和房企正常的開發(fā)、并購及相應的融資需求。同時,消費有望溫和修復。擴大內需是2022年宏觀政策的重要內容,消費補貼、汽車下鄉(xiāng)等措施將促進消費意愿的改善。預計2022年消費有望出現修復式增長。
2022年的高技術制造業(yè)投資也有望保持快速增長,帶動制造業(yè)投資成為三大類投資中增速最高的一項。他預計,2022年制造業(yè)投資增長8%,雖然低于2021年增速,但顯著高于近兩年平均增速。此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綠色制造業(yè)投資向好,風電、光伏、儲能等相關制造業(yè)投資將保持快速增長。在需求提振等多重因素促進下,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電子信息、集成電路、新材料、“專精特新”等高技術制造業(yè)投資增長快速。
唐建偉認為,明年的貨幣政策有望更多運用結構性工具,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科創(chuàng)、綠色等重點領域提供精準導向。一是用足用好結構性增量工具,如已推出的支小、區(qū)域發(fā)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再貸款工具以及新創(chuàng)設的碳減排支持工具;二是可能運用結構性優(yōu)惠利率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三是對兩項普惠小微直達工具到期后的資金做出接續(x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