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首輪集中供地落幕:頭部房企成大贏家 “金地+華潤+保利”成最熱聯(lián)合體

陳利每日經濟新聞

  6月29日,武漢首批集中供地結束,至此,22個重點城市首批集中供地均已完成。

  在新的土拍政策下,每個城市每年三次集中出讓土地,這給房企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不少開發(fā)商也調整了競拍戰(zhàn)略,以適應新的市場競爭格局。聯(lián)合拿地則成為房企應對集中供地的新策略,以化解資金、風險等方面的壓力。

  華潤、保利強勢回歸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在拿地集中度方面,TOP10房企以24%的集中度水平(即成交金額占比)明顯領先,其后是TOP11-20的房企,而TOP41-50房企以8%的集中度表現超越中間段房企,位列第三。

  克爾瑞數據也顯示,TOP50房企超過半數在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有所斬獲,TOP30房企更是競得首批供地中的約四成地塊。

  而從房企的新增土儲來看,據中指院2021年1-6月房企新增貨值榜,華潤置地、保利發(fā)展、萬科、融創(chuàng)中國、招商蛇口排名前五位。其中,華潤置地與保利發(fā)展全口徑新增貨值遙遙領先,分別為4689億元和2683億元;萬科則以962億元的拿地金額位居榜首。

  房企拿地成交金額集中度

  值得關注的是,頭部房企也呈現出分化態(tài)勢。

  融創(chuàng)在首輪集中供地中拿地總量達到41宗:在重慶,融創(chuàng)99億元拿下8幅地塊,排名第一;在無錫,融創(chuàng)64億元拿下4幅地塊,排名第一;在杭州,融創(chuàng)127億元拿下4幅地塊,排名第二。萬科和保利拿地總量也分別達到34宗和24宗,奧園、祥生、雅居樂等房企,拿地數量多在個位數水平,而恒大則從統(tǒng)計榜單中“消失”。

  此外,中冶置業(yè)和卓越地產成為前6月土地市場的“黑馬”,其全口徑新增貨值分別位列第8名、第11名,具體數額約為110億元、328億元。

  特別是卓越地產,在北京首輪集中供地以兩天187億元拿下4宗地塊,成為最大贏家。而在此之前,卓越在北京開發(fā)經驗并不算豐富,在售項目也僅有翡翠山曉、翡翠公園。

  聯(lián)合拿地成趨勢

  集中供地考驗著各家房企的資金實力,為減少前期資金投入以及后期的運營風險,“聯(lián)合拿地”成為不少房企的土地策略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fā)現,在北京參與首批集中土拍的50多家房企中,有金地+華潤+保利、中海+中交、旭輝+首開+建工、綠城+金茂、招商+五礦+城建等37個聯(lián)合體,其中“金地+華潤+保利”堪稱最熱聯(lián)合體,本次一共報名了16宗地塊的土拍,已成交的地塊中就有6宗地塊為聯(lián)合體競得。

  同樣,在重慶出讓的46宗土地中,金科+美的置業(yè)、融創(chuàng)+大發(fā)、大唐+金科、龍湖+重慶頤天康養(yǎng)等聯(lián)合體共拿下8宗地塊;在杭州土拍中,有5幅地塊為聯(lián)合競拍競得,其中融信+濱江聯(lián)合體拿下其中的4宗優(yōu)質土地;在廣州土拍中,越秀+南投+中鐵建、招商+弘陽、上坤+徐福組成聯(lián)合體,其中越秀及其聯(lián)合體拿下6宗地塊;在武漢土拍中,有12宗地塊為聯(lián)合競得,其中富力+綠都聯(lián)合體拿下其中的2宗地塊。

  和以往中小房企成為合作拿地主角不同的是,今年集中供地中,各種組合拿地的新面目屢見不鮮,以“規(guī)模房企+規(guī)模房企”、“規(guī)模房企+中小房企”、“中小房企+中小房企”等三種模式為主。

  如北京土拍中的金地+華潤+保利、重慶土拍中的融創(chuàng)+中梁+弘陽+財信,以及武漢土拍中的領地+博大等。而從聯(lián)合體數量上看,主要以兩家房企結合為主,也不乏3家及以上房企聯(lián)合拿地。

  貝殼研究院分析指出,在“三道紅線”之下,房企規(guī)模相對固化,處于不同條件下的房企正在進行不同的嘗試,盡管房企有著強烈的“補倉”需求,但面對風險不斷增加的市場,規(guī)避風險的意識也在增強,“聯(lián)合拿地”自然成為房企的重要土地策略之一。

  復盤首輪22城集中供地中最愛聯(lián)合拿地的10家房企,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濱江集團以67%的聯(lián)合比例領跑榜單,僅在杭州,濱江拿下的5宗地中就有4宗為其與融信聯(lián)合拿下;其后金科、卓越、首開均保持60%(含)以上的聯(lián)合拿地比例。

  另一方面,8家拿地在3宗(含)以上的房企依然選擇獨立拿地方式,其中旭輝與建發(fā)拿地宗數均超過10宗(含)。

  “首輪集中供地中,房企取地的策略是多樣化的,不同房企結合自身發(fā)展需求,選擇適合的拿地策略,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貝殼研究院表示。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