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
返回首頁

2023年A股市場盤點:重聚信心 反復打磨“市場底”

上海證券報

  202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呈現普漲行情,銀行等權重板塊與消費電子等科技題材集體發(fā)力,帶動三大指數全天單邊上揚。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2974.93點,漲0.68%;深證成指報9524.69點,漲0.89%;創(chuàng)業(yè)板指報1891.37點,漲0.63%。北證50指數繼續(xù)強勢,收盤報1082.68點,漲2.48%。滬深兩市合計成交8226億元,較前一日縮量約600億元。

  年尾滬指三連陽為2023年A股行情畫上句號:截至12月29日收盤,上證綜指報2974.93點,全年下跌3.70%;深證成指、創(chuàng)業(yè)板指年線分別跌去13.54%和19.41%。滬深兩市全年成交211.61萬億元,日均成交8744.10億元。

  投資者信心不振是造成指數走弱的重要原因。特別是下半年,在國內穩(wěn)增長政策不斷落地、A股企業(yè)基本面筑底回升、海外不確定因素有所緩解的背景下,市場信心恢復明顯滯后于“政策底”和“盈利底”,導致市場整體估值水平降至歷史低位。

  展望2024年,內外部諸多不利因素或將陸續(xù)緩解,市場信心重聚驅動的估值修復有望成為A股新的主旋律。隨著投資者行為重新轉為積極,2023年極端分化的股價結構也有望回歸平衡,前期估值遭到壓制、契合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進階核心資產”將獲得關注。

  市場呈現“啞鈴形”分化

  回顧2023年A股全年表現,個股呈現顯著的“啞鈴形”分化:一邊是股價具備高彈性或有消息面催化的主題性機會輪番異動,演繹到后期,市場甚至進入簡單追求小盤股、微盤股的態(tài)勢;另一邊則是資金避險情緒高漲,以“紅利低波”為代表的高股息資產全年表現強勢。

  主題性交易的熱潮起于今年春節(jié)假期后。春節(jié)假期間,美股與港股市場的ChatGPT概念出現異動,數字傳媒公司BuzzFeed股價一夜翻倍,使得ChatGPT題材進入投資者視野。此后,英偉達、谷歌等相關領域公司股價相繼大幅走強,對A股形成極強的映射效應。

  從基本面配合角度看,雖然ChatGPT概念指數全年漲幅接近50%,但領漲個股基本都處于硬拔估值的狀態(tài),多數年內翻倍個股最新市盈率超過100倍,有些個股業(yè)績甚至難以扭虧。而年內同樣強勢的人形機器人、短劇游戲等題材行情,情況也大致相同。

  臨近年末,市場部分資金已經單純地把“市值小”作為買入的核心考量因素,同期北證50指數的劇烈波動,被視為活躍資金對于市值因子的追求已接近階段性極致。作為結果,全市場市值最小的前10%個股,2023年股價平均漲幅高達33.28%,超額收益顯著。

  另一邊,高股息資產獲得大體量資金追捧,“紅利低波”成為全年市場的又一熱詞。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全年逆勢上漲6.45%。根據編制規(guī)則,該指數選取了50只流動性好、連續(xù)分紅、紅利支付率適中、每股股息正增長及股息率高且波動率低的股票作為樣本股,反映了分紅水平高且波動率低的股票的整體表現。

  在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樣本股中,萬億市值的中國石油全年大漲50%,漲幅居所有樣本股首位。中國神華年末最后一周股價創(chuàng)出年內新高,全年上漲24%。另有中國石化、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傳統(tǒng)高分紅資產,全年股價漲幅均超過20%。

  在興業(y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看來,2023年市場配置呈現“啞鈴形”特征,核心在于市場高景氣行業(yè)減少、機構賺錢效應差、資金存量博弈,同時外部風險持續(xù)擾動,導致投資者在進行資產配置時,被迫進入“啞鈴形”狀態(tài)。至于“啞鈴形”中的“腰部資產”何時迎來修復,需要關注海外流動性環(huán)境寬松和A股盈利周期回歸上行的拐點。

  內外部不利因素陸續(xù)緩解

  2023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復蘇勢頭弱于部分投資者預期,特別在今年的去庫存周期中,PPI同比增速在上半年持續(xù)下行并于6月探低至-5.4%,對企業(yè)利潤形成明顯壓制。據中信證券測算,在剔除新股的可比口徑下,全部A股、非金融A股在2023年二季度的單季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降至-7.7%、-11.5%。

  與此同時,海外加息周期不斷延長,持續(xù)時間和利率終點均遠超市場預期。2023年,美聯儲累計加息4次(1月、3月、5月、7月),累計加息幅度達100個基點;自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共加息11次,累計加息幅度達525個基點。受此影響,10年期美債收益率年內一度觸及5%,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越過7.3。

  進入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上述內外部不利因素均出現緩解。

  首先,A股企業(yè)盈利增速筑底反彈。進入三季度,宏觀經濟在政策托底下重回復蘇區(qū)間,PPI同比增速結束連續(xù)下行勢頭,8月至11月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利潤連續(xù)4個月實現正增長。經濟拐點也體現在上市公司業(yè)績層面,剔除新股的可比口徑下,全部A股、非金融A股在2023年三季度的單季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回升至1.9%、4.5%。

  其次,活躍資本市場政策穩(wěn)定流動性預期。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鮮明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此后,從融資端節(jié)奏調整、大股東減持新規(guī)等方面入手,多部門推動出臺了諸多活躍資本市場政策。政策效果已經在微觀流動性指標上得到體現,9月以來,滬深兩市重要股東凈減持規(guī)模約269億元,同比驟降約78%。

  最后,海外長達兩年的加息周期步入尾聲。在不久前舉行的12月“收官”利率會議上,美聯儲選擇了年內第4次按兵不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會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目前聯邦基金利率或已接近本輪緊縮周期的峰值。作為回應,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最后兩個月快速回落,目前降至3.8%附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回升至7.1關口。

  不過,在“政策底”“盈利底”相繼確認的背景下,“市場底”的出現或許還要等待投資者信心的進一步恢復。12月26日,滬指收盤跌破2900點關口,據機構測算,當天上證50指數的滾動市盈率已降至2005年以來的12%分位,上證50指數的ERP(股權風險溢價)更是升至歷次大底時的水平,顯示當前指數點位已充分計入市場的悲觀預期。

  2024年尋找“進階核心資產”

  2022年、2023年,A股經歷了連續(xù)兩年調整,滬指也回落到3000點心理關口下方,投資者期盼新一年市場能夠凸顯韌性,走出復蘇行情。展望2024年,機構普遍認為,困擾市場的內外部利空因素將進一步緩解,契合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進階核心資產”有望獲得關注。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表示,2024年A股市場至少有兩大積極因素:一是全球宏觀流動性明顯改善;二是國內穩(wěn)增長政策力度增強。具體來看,美元指數周期下行,國內利率繼續(xù)回落,權益資產在低位具備配置吸引力,活躍資本市場政策也將持續(xù)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預計2024年穩(wěn)增長政策力度強于2023年,順周期方向存在階段性機會。

  中信證券認為,2024年國內經濟活力有望再現,帶動A股盈利周期穩(wěn)步回升,是市場信心重聚的基礎。一方面,國內微觀主體經濟活力將在美元走弱、國內政策加力下得到修復,經濟逐漸恢復至潛在的中高速增長水平;另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在2023年半年報夯實本輪盈利周期底部后,三季報凈利潤增速率先反彈。展望2024年,預計中證800全部企業(yè)的盈利增速由2023年的0.5%修復至6.2%,非金融企業(yè)盈利增速由2023年的0.1%修復至10.6%。

  對于2023年極致的“啞鈴形”分化,機構認為2024年市場風格將實現再平衡。

  展望2024年,張啟堯認為優(yōu)質龍頭股價修復有望帶動市場賺錢效應回歸,將驅動“啞鈴形”配置走向再平衡。當前,優(yōu)質龍頭資產不論從勝率還是賠率角度,均已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在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時代,“進階核心資產”將成為打破過去幾年市場困局的勝負手。

  張啟堯將“進階核心資產”定義為“經濟高質量發(fā)展中誕生的一批已經具備核心競爭力、甚至在海外闖出天地的新動能龍頭”。結合對產業(yè)趨勢的分析,最終篩選出科技(半導體、消費電子、IT服務等)、高端制造、醫(yī)藥生物(醫(yī)療器械、生物制品、醫(yī)療服務)、消費(旅游景區(qū)、航空機場、影視院線)四大方向。

  中金公司也認為,2024年景氣回升或基本面迎來反轉的行業(yè)將有所增多,部分中期前景仍向好的領域經歷長周期調整后估值消化充分,配置環(huán)境將好于2023年。其中,經濟轉型期中受政策支持且順應創(chuàng)新產業(yè)趨勢的成長板塊,如半導體、通信設備等值得重點關注。(記者 費天元)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