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金融業(yè)對外開放不斷加速 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多位專家11月28日在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金融業(yè)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分論壇上表示,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金融業(yè)對外開放不斷加速,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需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與區(qū)域、全球產業(yè)鏈重組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吳曉求表示,實現(xiàn)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的遠景目標需要更加市場化、科技化、國際化的金融體系!笆奈濉睍r期,我國金融開放應以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和國際化作為基礎和重點,以資本市場開放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作為戰(zhàn)略目標。為此需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業(yè)市場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霍穎勵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市場驅動、水到渠成的過程。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金融業(yè)對外開放不斷加速,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金融市場開放和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不斷完善,境外主體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明顯提高,證券投資成為近期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增長的重要力量,人民幣國際化逐漸從支付貨幣向金融市場交易貨幣轉變。
“未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國內政策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彈性提高以及資本項目有序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霍穎勵稱。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指出,貨幣國際化在強調“使用”的同時,也應重視“持有”,包括持有貨幣本身和以該貨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及負債。我國金融市場開放提升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度、廣度、厚度,境外投資者持有的我國境內人民幣資產類型不斷豐富,人民幣形式的對外負債占比明顯提高。這種對外負債的結構性變化,有利于增強我國金融資產的國際屬性,在應對外部沖擊時具有更多的緩沖地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認為,2019年以來,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側重點一是大力拓展人民幣計價功能,二是加快開放國內金融市場,三是著力提高境外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粘性。“十四五”時期,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較大機遇,我國經濟率先從疫情沖擊中恢復導致的中外增長差與利差拉大使得人民幣資產對國際資本具有較大吸引力,《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的簽署也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同時,人民幣國際化也將面臨跨境資本規(guī)模與流動性上升等挑戰(zhàn)。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走得更加堅實,需要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與區(qū)域、全球產業(yè)鏈重組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