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
返回首頁

電商搶灘AI 發(fā)力數字人撬動更大市場

袁傳璽 證券日報

  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上,AI(人工智能)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人工智能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也被列為今年年會的四大關鍵議題之一。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應用場景、人口規(guī)模和產業(yè)集群效應等優(yōu)勢,從而不斷吸引國際企業(yè)落戶,以期獲得更好發(fā)展。而在場景落地層面,國內市場中,“電商+AI大模型”儼然成為產業(yè)發(fā)展新風向。

  企業(yè)紛紛加碼AI電商

  去年12月份,阿里巴巴開啟對AI電商的布局。“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zhàn)。”馬云在阿里巴巴內網表示。隨后,阿里巴巴新任首席執(zhí)行官吳泳銘便宣布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戰(zhàn)略重心。2024年年初淘天組建完成自己的AI團隊。

  抖音、小紅書和快手等內容電商平臺也相繼推出各自的AI產品,例如幫助商家生成直播背景、短視頻/直播腳本和視頻等的AI經營工具,包括數字人等。

  事實上,AI電商時代的開啟,讓阿里巴巴、京東等貨架電商、拼多多等社交電商,以及抖音等短視頻電商,有機會讓“商家多層供給”與“消費者多元需求”更高效匹配。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電商正在逐步同質化,如果不能走出差異化道路,就只能在價格上“卷”,而AI可以給予電商差異化,助其擺脫同質化競爭,商家可以利用AI精準了解消費者需求,按需生產和進貨。對于消費者而言,AI可以幫助其獲得符合自身需求的個性化商品。

  部分電商已早早布局并受益其中。百度副總裁、百度電商總經理平曉黎透露,2023年百度優(yōu)選GMV同比增長594%,交易用戶數和動銷商家數分別增長4倍和3倍。其中,AI大模型參與促成的交易占總交易的20%。

  2023年11月份,阿里國際站經過AI優(yōu)化后的商品獲得的海外詢盤量增加15%;2023年聯想官網由AI能力支持的交易額已經超過16億元。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早期的8848電商,到淘寶電商、京東電商,再到社交電商,最后到以短視頻直播為代表的電商,可以看出3年至5年是電商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周期,而隨著技術和商業(yè)的不斷進步,目前的AI電商也有望成為新一輪的電商迭代。

  “對于消費者比價和選品等方面,AI電商也將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而對于跨境電商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時段等各種復雜的變化條件下,AI電商也將幫助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和解決方案!睆堃氵M一步表示。

  數字人成發(fā)力重點

  整體來看,目前數字人成為各大企業(yè)布局AI電商的重點方向。

  1月10日,百度公布了新一輪的AI電商計劃,2024年將繼續(xù)投入電商,前期為吸引商家而免費提供的AI數字人,價值約10億元。近日,聯想官網攜手京東言犀大模型上線數字人主播,打造7×24小時全天候直播間。京東方面也發(fā)布消息稱,京東云言犀數字人借助大模型能力,研發(fā)了70多個數字人形象。

  企業(yè)紛紛發(fā)力AI數字人,或得益于其廣闊的前景。據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23年中國AI數字人產業(yè)研究報告》預測,2025年中國虛擬人核心市場規(guī)模將達480.6億元。

  “在傳統(tǒng)行業(yè)數字化轉型及降本增效的需求推動下,中國AI數字人業(yè)務需求進一步釋放,未來AI數字人將向著情感化、人性化的方向發(fā)展,為企業(yè)及個人提供更加貼近用戶需求的服務!卑阶稍兎矫姹硎。

  數字人能為產業(yè)帶來哪些升級呢?“目前,AI數字人在電商前端扮演主播的角色,與真人主播形成互補,拉長直播時長,從而提供更大的流量;在后端,AI數字人可以提高系統(tǒng)辦公的效率,例如快速上架商品,智能數據統(tǒng)計等!睆堃惚硎尽

  事實上,數字人對企業(yè)和商家的益處肉眼可見。百度方面數據顯示,目前百度數字人能降低商家近80%的直播運營成本;京東云言犀數字人能夠智能“閱讀”商品細節(jié),迅速“記住”產品賣點、自動生成腳本,2小時即可開播,每天成本低于100元。

  盤和林表示,未來AI電商的發(fā)展方向是多模態(tài)大模型,企業(yè)宜以數據、算法思維滲透到電商各個環(huán)節(jié),不僅僅是用戶數據的解構,也要用AI改善物流,改善供應鏈制造的整個過程,比如通過智造實現柔性生產、個性化定制。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