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銀行理財子公司大舉攬才,首批應屆生被預定一空

杜曉彤 謝忠翔券商中國

 。ㄔ瓨祟}:瘋狂搶人!銀行理財子公司大舉"攬才",首批應屆生已被"預定一空",這兩大崗位人才最稀缺)

  籌建期大規(guī)模招聘完成后,銀行理財子公司通常會將招聘重點聚焦在補足自身短板上,一是權益類投研團隊建設,二是在數(shù)字化轉型大趨勢下必不可少的科技人才。

  “投研人才肯定是我們首先要招的,基本人員架構搭建好后,今年主要補充后臺的科技崗位人員。”一位理財子公司招聘人士表示,“但科技人才比較難招,尤其是對金融行業(yè)理解比較深的科技人才!

  另一位理財子公司人士透露,今年的招聘需求更加旺盛。他所在的理財子公司已經成立一年多,仍在持續(xù)招聘中。“公司員工現(xiàn)在是200人左右,這個人數(shù)不算多!痹撊耸恐赋,資管規(guī)模上百億的公募基金,公司團隊就有達到四五百人。如果對標頭部公募基金,該人士所在的理財子公司至少還要再招三四百人。

圖片

圖片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目前理財子公司團隊規(guī)模的中位數(shù)在200人左右,資管規(guī)模均是上千億級別,其中尤以招銀理財人數(shù)較多且去年增長較快,從316人增長至472人,但對比基金管理規(guī)模超1.15萬億、員工人數(shù)達860多人的易方達基金來說,仍有較大差距。

  前述理財子公司人士認為,考慮到未來理財子公司與基金等資管機構的競爭將逐漸增加,“目前各家理財子公司存在的人才缺口其實還很大”。

  銀行理財子持續(xù)“招兵買馬”

  自2018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始籌備以來,“招兵買馬”的節(jié)奏從未停歇。據統(tǒng)計,目前已有26家理財子公司籌建獲批,其中20家已經開業(yè),隨著理財子公司隊伍的不斷擴容,人才需求也正在提高。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今年以來,已頗具規(guī)模的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開業(yè)不久的杭銀理財以及尚處于籌建階段的民生理財?shù)茹y行理財子公司都開展了大規(guī)模招聘,且主要面向社招。還有一些理財子公司開始儲備應屆生人才,入職后通常以輪崗方式進行培養(yǎng)。

  具體而言,工銀理財近期開放38個崗位進行招聘,其中與金融科技相關的崗位有7個,交易員崗位包含股票交易、債券交易兩個方向,均注明有公募基金從業(yè)經驗優(yōu)先。

  建信理財和光大理財則重點瞄準投資與研究類人才展開招聘。正處于籌建階段的民生理財擬招聘的崗位包括研究負責人、信息科技負責人、風險管理負責人、固定收益投資經理、量化投資崗等29大崗位。

  “今年的招聘需求確實更旺盛了!绷硪晃焕碡斪庸救耸恳哺嬖V記者,目前他所在的理財子公司,對于權益類投資、國際類投資、研究類和金融科技崗位的招聘需求都很旺盛。他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理財子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去年招聘又受到疫情影響。

  “居民財富的不斷增長,加上‘房住不炒’的市場監(jiān)管導向,都對財富管理市場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對理財子公司金融服務的專業(yè)性、個性化和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笨炊芯吭焊呒壯芯繂T卜振興也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此背景下,理財子公司開始積極拓展股權、商品等投資領域,也需要相應的專業(yè)人員。

  另一方面,他指出,從母行獨立出來后,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管理模式從之前的資金池轉變?yōu)閱为氋~戶管理的模式,需要大量的投資運營人員。

  據了解,銀行理財子公司剛獨立出來,通常會面向社會大規(guī)模招募一批具有成熟經驗的人才,從而建立起基本的人員架構,也在人事上和母行相對獨立開。例如光大理財、建信理財均脫離母行總部,分別在青島和深圳設立總部。

  記者從光大理財方面了解到,該公司融合了來自銀行、公募基金、券商、保險等各界人才,截至目前共有員工170余人,3/4的員工來自于國有和股份制銀行、頭部公募基金、頭部券商等主流金融機構。現(xiàn)規(guī)模在300人左右的建信理財也有64%的員工來自建行系統(tǒng)之外。

  “由于傳統(tǒng)商業(yè)銀行已經形成一套既定的晉升機制,因此在籌建子公司時,一般很難從母行平調人員,主要還是通過社會招募!币晃唤鹑趶臉I(yè)人士表示,這不僅能保障子公司自內而外的獨立性,引入市場化人才也能促進理財子公司在人才管理方面更加靈活,減少傳統(tǒng)金融體系束縛。

  投研、科技崗位人才缺口仍大

  從招聘崗位來看,投研類崗位占據主流!袄碡斪庸颈緛砭褪琴Y管機構,在人員招聘上肯定是向投研方面的人才傾斜!蹦忱碡斪庸菊衅溉藛T表示,其中又以權益類投研人才最為缺乏。

  據了解,由于理財子攜帶母行基因,擅長債權類產品投研,但缺乏權益類投研人才,發(fā)行權益類產品的能力存在先天不足。這一點從崗位招聘要求也可一窺一二。例如,同樣是經理級別的崗位,光大理財和交銀理財固定收益部分別要求基金經理具備8-9年或6年以上工作經驗,而股票投資部的投資經理崗僅要求2年工作經驗。

  由于缺乏權益類投研能力,目前一些理財子公司在涉及以股票、基金為基礎資產的權益類產品時,選擇通過委外合作的方式展開。

  對此,一位城商行高管認為,短期合作彌補暫時的能力不足是可行的,但理財子公司產品與基金公司、私募公司產品相似度高,實際是競爭關系,長期合作下去可能淪為基金公司的分銷渠道,形成錯綜復雜的產品嵌套,不利于公司自身的風險管理、不利于客戶選擇判斷、也不利于監(jiān)管。

  “理財產品的經營最重要的是兩方面能力,一個是產品能力,一個是銷售能力!彼硎荆鳛槔碡斪庸,基本是通過銀行等渠道代銷,沒有直銷環(huán)節(jié),那么產品能力就應該成為理財子公司的核心能力,包括產品設計和管理,未來資管行業(yè)的競爭也將圍繞這方面展開。

  記者了解到,兩家理財產品余額規(guī)模在5000億元左右理財子公司,人員規(guī)模在200人左右,另一家資管規(guī)模達萬億級別的理財子公司,人員規(guī)模超400人,目前各家理財子員工數(shù)量仍在持續(xù)增長中。

  “這個人數(shù)不算多,一家中等規(guī)模的基金公司都是四五百人,資管規(guī)模不過百億級別!鼻笆隼碡斪庸救耸勘硎,如果是按照以往銀行資管部的運營方式,現(xiàn)在的人員架構已經足夠,但隨著凈值化轉型的推進,銀行理財子公司將在越來越多領域和基金等其他資管機構正面競爭,面對這一趨勢,理財子公司的人才隊伍其實還存在很大缺口。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年報披露數(shù)據統(tǒng)計,目前國有行、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管理的資產規(guī);驹5000億元以上。其中,招銀理財管理的資產規(guī)模達到2.45萬億元,工銀理財也宣布理財產品余額破萬億。

  對標頭部公募基金,某理財子公司的目標是發(fā)展到600-1000人。按此測算,該公司至少還要再招300-400人,才能達到最低標準。

  此外,對于成立時間不長的理財子公司來說,補充數(shù)字化轉型趨勢下需求最迫切的金融科技人才也是今年招聘的重點,其中工銀理財近期還專門設立了金融科技招聘專場。前述理財子招聘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大規(guī)模招聘后,我們基本的人員架構已經完成,今年招聘規(guī)模大概二三十人,重點是充實后臺的科技相關崗位!钡蔡寡,科技方面的人才招募難度較大,“特別是對金融行業(yè)理解比較深的科技人才,很難招。”

  另一家理財子公司人士也表示,資產管理機構是金融行業(yè)的“金字塔頂端”,屬于智力密集型的行業(yè),需要撬動人的才智和數(shù)據的力量。也因此,“既懂投資,也懂IT的金融科技人才是目前資管機構對于人才的最大渴望”。

  首批應屆生已被“預定一空”

  自2017年金融科技專業(yè)首次在高校批準設立以來,距今已將近4個年頭,這也意味著首批具有金融學和計算機應用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即將步入職場。

  有高校金融科技學院負責人告訴券商中國記者,這類學生在招聘市場上已成為各大金融機構的“搶手貨”,不少機構在學生尚未畢業(yè)時就被提前“預定一空”。

  深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院長張凱向記者介紹,“隨著第一屆學生進入大三,即將在6、7月份步入實習就業(yè)市場,得到了一些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yè)的高度關注,部分金融科技公司的負責人在來學校進行交流時,就表達出要提前‘鎖定’這些學生的想法。基本上每個人都有3~4家公司的邀請”

  張凱透露,如招商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國銀行理財子公司、平安銀行、微眾銀行等機構以及索信達等科技企業(yè)都明確表示,“希望這類金融科技專業(yè)學生來得越多越好!

  據教育部官網,2017年教育部首次批準設立了金融科技大學本科專業(yè),四年來,已有58所高校具備培養(yǎng)金融科技專業(yè)本科學生的資格,僅2020年就有38所高校增設了金融科技專業(yè)。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也開展了金融科技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招收相關碩士生。

  事實上,銀行對金融科技人才的渴求早已顯露。記者梳理“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年報的數(shù)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金融科技人才共計6.76萬人,其中工行金融科技人員最多,達3.54萬人,占全行總員工的8.1%。

  去年秋招季,幾家國有銀行因題型怪、偏、難,涉及物理、數(shù)學、機械、天文等大量理工科考題而頻頻占據熱搜。彼時,一位考生告訴記者,參加銀行校招前,考生都會刷往年的筆試真題做準備,“但今年的筆試題和歷年真題比起來,多了很多以前不怎么涉及的題型,還有很多銀行偏重數(shù)學題和邏輯題,金融經濟的題少了很多”。

  這并非這位考生的錯覺。一位銀行人力資源部人士向記者證實,銀行筆試題中偏理工科類考題有所增多,主要是因為銀行選拔人才的傾向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去年,數(shù)字化轉型趨勢一下更為凸顯,銀行也需要一批基礎扎實、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員工,以適應未來科技賦能不斷加強后,可能需要培訓轉崗的挑戰(zhàn)。”該人士表示。

  新冠疫情的爆發(fā)導致銀行網點展業(yè)困難,加速數(shù)字化轉型已成為行業(yè)共識。記者發(fā)現(xiàn),今年以來,不僅是大中型銀行積極吸收金融科技人才,一些地方中小銀行也開始大量招募此類人才。例如泰隆銀行此前開放java、大數(shù)據開發(fā)等大量科技崗位引發(fā)媒體關注,嘉興銀行、湖州銀行、富滇銀行等也正在招納金融科技人員。

  “為了緩解疫情對就業(yè)市場的影響,銀行和各大國企、央企一樣都在擴招!币晃怀巧绦腥耸刻寡裕环矫嬉男斜>蜆I(yè)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數(shù)字化趨勢又將持續(xù)對基礎崗位形成替代,因此擴招自然就向具有數(shù)字科技能力的專業(yè)人才傾斜。

  解決人才難題尚需多管齊下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中國記者從多方了解到,目前理財子公司無論是在權益類投研人才還是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都存在較大困難。

  一位理財子公司人士坦言,銀行和銀行系子公司吸引投研人才、科技人才的主要劣勢還是薪酬體系,“和市場化的機構相比,理財子給權益類投研和金融科技類崗位提供的薪資還是跟不上”。部分理財子公司獨立薪酬體系的優(yōu)勢也并未體現(xiàn),“開的工資和總行一樣,是一個總包,基礎工資按總包的百分比來發(fā)”。

  以金融科技人才為例,普華永道在《中國金融科技調研2020》中的調研結果表明,更有競爭力的薪酬水平、扁平化的組織平臺和暢通的職業(yè)晉升通道,以及明確且被認同的業(yè)務發(fā)展方向,是招聘到和留住金融科技人才的三大關鍵因素。報告指出,傳統(tǒng)金融機構可以在子公司內參照科技行業(yè)設立更有吸引力的職業(yè)發(fā)展通道和薪酬激勵體系,提升對科技人才的吸引與保留能力。

  一家理財子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公司也正在探討各種路徑來解決人才難題,包括通過市場化機制吸引高端人才、充分利用數(shù)字化時代網上辦公模式來減少物理空間的阻礙、完善內部人才培養(yǎng)機制等。

  但從人才需求的角度來看,理財子公司目前與基金等資管機構仍存在差異。卜振興指出,銀行理財和基金等資管機構,“一個是團隊作戰(zhàn),一個是個人英雄主義,一個求穩(wěn),一個求收益”。這也反映在一些明星基金經理能夠得到超500萬元的高薪,但理財子公司對“造星”并不熱衷。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長姚楊進一步指出,理財子公司承接的是原先認可傳統(tǒng)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shù)目蛻,總體還是以低風險、低波動為主,優(yōu)勢在于客戶認知切換較小,依然存在較強的品牌信用背書,低風險客戶接受度高,劣勢在于一旦資本市場賺錢效應良好,會面臨客戶的贖回壓力,并且客戶對于此類產品的凈值化波動還未能夠完全接受。

  “從短期來看,如何契合母行客戶的需求,對我們來說其實是更大的課題。”建信理財總裁謝國旺近日出席2021光大年度投資論壇時也表示。據他介紹,從市場化招聘的人才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往往與銀行本身的風格存在很大差異,“比如債券市場,被他們斃掉的券很多是過去十年還在銀行資管部時就反復投的,其實也沒有出問題”。

  因此,謝國旺表示,如何利用到市場化的人才智慧,又使其融合到建行文化,乃至回歸到服務母行、滿足母行客戶需求,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在人才系統(tǒng)建設方面的一大特色和挑戰(zhàn)。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優(yōu)勢在平臺知名度和資金規(guī)模上!辈氛衽d認為,未來隨著市場化水平的提升,理財子的專業(yè)能力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會不斷提高。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