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
返回首頁

外貿亮點凸顯 “取暖神器”出口表現搶眼

倪銘婭 王舒嫄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前兩天下單的電熱毯終于收到了,一看標簽竟然是東莞生產的!遍L期生活在法國的郝佳說,身邊很多法國朋友近期正在各大電商平臺尋找電價和售價可負擔的過冬產品。最后,不少人都選擇了中國生產的節(jié)能型取暖產品。

  專家表示,受能源供應、冬季來臨等因素影響,取暖器、電熱毯等取暖產品需求量持續(xù)增加,疊加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yè)態(tài)助力,今年取暖產品出口表現強勢,成為外貿領域一大亮點。在政策支持、供給優(yōu)勢等因素推動下,我國外貿有望繼續(xù)保持韌性。

  取暖設備出口大增

  “今年補單情況比較明顯,增加的單量超過10萬臺!闭憬瓕幉ù认懈贿\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松烈一邊忙著安排新一輪電暖器訂單的趕制,一邊算著今年訂單出口情況。“去年出口取暖器約1.6億元人民幣,今年預計超過2億元,其中客戶新追加的訂單超過2000萬元!毙焖闪艺f。

  成立于2011年的富運電器有限公司,主營業(yè)務是小型電取暖器!敖涍^10多年發(fā)展,我們在電暖器的細分品類上形成了競爭力,客戶主要集中在歐洲國家。”徐松烈介紹。

  類似的情況在廣東也出現了。預估到歐洲供暖市場的新需求,廣東佛山一些家電企業(yè)調整產品結構,靈活研發(fā)新產品適應市場取暖需求。據廣州海關統(tǒng)計,6月至8月,佛山向歐盟出口電熱水器、電暖毯、電暖器等供暖設備0.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4.4%。

  中國家用電器協(xié)會最新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多數家電產品對歐洲出口額呈下降態(tài)勢,增長的品類主要包括空調、電熱水器、電暖器、電熱毯、電吹風,1月至7月累計出口額規(guī)模分別為19.9億美元、1.3億美元、4.9億美元、3340萬美元、1.6億美元,其中電熱毯以97%的同比增速引領其他品類。

  中國家用電器協(xié)會認為,除采暖類家電產品需求旺盛外,在全民節(jié)能以及能源轉型背景下,高能效和低碳家電產品在歐洲的市場空間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拓展。

  跨境電商海外倉助力

  “歐洲人買爆中國電熱毯”一度沖上熱搜。徐松烈認為,中國電暖器、電熱毯等取暖產品之所以受到歐洲客戶熱捧,一方面是因為今年情況特殊,歐洲能源危機使得天然氣價格高企,對于即將到來的冬天,消費者提前進行準備;另一方面是中國取暖產品性價比較高,在安全性和耐用性方面有保障。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取暖設備在海外熱銷離不開跨境電商海外倉的助力。

  海外倉作為新型外貿基礎設施,逐漸成為集倉儲、物流、報關清關、退換貨、加工維修、包裝、分銷、金融保險等于一體的服務綜合體。企業(yè)通過提前備貨至海外倉,能有效避免運輸中斷等突發(fā)風險,而且大幅縮短物流配送周期,還能降低企業(yè)物流成本。

  以先鋒電器為例,作為浙江寧波慈溪市生產取暖器的企業(yè)之一,面對海運價格上漲等情況,企業(yè)在物流平臺菜鳥幫助下,事先鎖定包船倉位,提前與美國目的港溝通,在船靠港后保證車架迅速安排車隊提貨,當天即可在菜鳥位于美國的海外倉內入庫上架,大大提升配送時效,助推企業(yè)近兩年在全球的銷量增長。

  商務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海外倉的面積已超過1600萬平方米,其中90%分布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市場。

  政策對海外倉的支持在加力。商務部近日印發(fā)的《支持外貿穩(wěn)定發(fā)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出臺進一步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發(fā)展的政策措施。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透露,商務部已經會同相關部門提出了8條支持海外倉發(fā)展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很快會出臺。

  外貿有望繼續(xù)保持韌性

  在多重因素推動下,我國外貿有望繼續(xù)保持韌性。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最新報告認為,新一輪穩(wěn)外貿政策措施出臺,穩(wěn)外貿政策作用持續(xù)顯現,對出口增長起到促進作用。

  從數據看,我國出口也表現出較強韌性。中國港口協(xié)會發(fā)布數據顯示,9月中旬,沿海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加11.9%,其中,外貿同比增長8.4%。

  “進入9月,臺風天氣等因素影響減弱,有助于出口邊際回暖。預計后續(xù)出口仍將維持一定韌性,無需對出口表現過度擔憂!闭闵套C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

  業(yè)內人士預期,9月出口有望小幅回升。中信證券研報認為,沿海八大樞紐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9月下旬將維持較好增長勢頭,全月增速水平可能略好于8月。9月出口增速有望小幅回升,維持在10%左右。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麗娜預計,9月出口同比增速為8.5%,較上月提高1.4個百分點。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