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中赫置地:釣魚臺七號院的“思”與“創(chuàng)”

中華網財經

  盡管早已打造過在北京頗有聲望的北緯40°項目,但大多數人熟知中赫置地,始于釣魚臺七號院。這一樓盤曾因被貼上了“國內最貴”豪宅的標簽,闖入國人的視線。

  由是,隱身其后的制造者中赫置地置身于“天價豪宅的開發(fā)者”、“高端地產界的黑馬”等業(yè)界喧囂之中。對于行事一貫低調,關注產品遠甚于關注傳播的中赫置地而言,這些聲名來得頗有些無厘頭式的戲劇性,但無疑自此時起,這家彼時已成立六年的開發(fā)商在行業(yè)中找回了本應屬于他的地位。

  當然,這些只言片語僅僅能勾勒些許表象,映射的也僅是浮華喧囂,關注人本,用心致極,執(zhí)著于特立獨行的精品定制之路,這才是真實的中赫置地。

  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一個看似跳脫常規(guī)的價格背后自然有其邏輯所在。只有身處其間的人才能切身體會聲名的得來背后,隱含著怎樣的艱辛。自打造北緯40°項目伊始,中赫置地就認識到,當時房地產行業(yè)向土地要效益的簡單“蓋房子”模式,僅僅是一種粗放的發(fā)展模式,終將成為過去式。

  這家耐得住寂寞的企業(yè)開始思考房地產的本質,并形成了追求產品質量的方向。中赫置地開始潛心發(fā)掘土地文化肌理,尊重建筑與環(huán)境、人、自然生態(tài)的關系,為下一步走向極致高端做好了理念上的儲備和實踐上的籌謀。

  2007年,中赫置地將釣魚臺七號院地塊收至囊中。絕世璞玉在手,對于一個渴望進入大師級殿堂的匠人,最難的是該如何刻下手中的第一刀。是年9月,一次事關中赫置地未來定位的頭腦激蕩悄然展開。經歷一次次海內外的奔走,一波波悉心的考察,一個待解難題擺于面前:即便從房屋建筑、室內精裝到園林設計等都邀請一流名師設計,業(yè)主入住后仍難免會有所不滿,問題何在?

  這是一個行業(yè)性的困窘命題。中國的房地產行業(yè)剛剛演繹了一個重要產業(yè)在成長初期所發(fā)生的一切故事:供求失衡讓企業(yè)感覺良機洶涌,波瀾壯闊的擴張藍圖令人迷失本性。在多年供不應求的形勢下,許多房地產企業(yè)把“市場紅利”誤認為是企業(yè)競爭力的提高,自我意識膨脹而與客戶、市場漸行漸遠。

  危險在于:為什么那么多業(yè)主和準業(yè)主們喜歡模仿魯迅的筆調來調侃地產商和他們的產品?

  在探尋問題原點的過程中,中赫人給出了一個溯本求源的答案:建筑因人而生,必須將消費者感受放至首位,最大限度滿足居住者需求,才能得到最合理的設計方案,進而提供最佳的人居產品,而完成這一過程就需要——定制。

  定制的起點是需求,但絕不僅僅是簡單地向潛在客戶,乃至所有樂于居住于此類頂級住宅群體的搜集,更重要的是挖掘并呈現需求。正如蘋果公司喬布斯的產品開發(fā)哲學:用戶是是悶騷的,他們不會向你訴說自己的欲望,所以問卷調查沒什么用,但當你把直抵他們內心秘境的產品放到面前,他們就會兩眼放光,大叫“就是它!”。

  一個個渠道的梳理,一位位伙伴的幫助,一次次耐心地求教,一場場認真地溝通……3個多月的調研熬紅了無數的雙眼,一份匯聚了目標群體的意見與建議,經過精心分析和解構,涵蓋從建筑風格、戶型乃至園林、精裝修的每一個細節(jié)的調研報告就此誕生。中赫人的心血奠就了住宅高端定制的起點,下一步不再盲目,只有能夠匹配這些需求的設計師,才能進入中赫的視野,所有的設計,都將圍繞需求完成。

  每一片土地都擁有自己的特質和靈魂,只有度身鍛造、順勢而為,方能把握地脈,提煉出人居之精粹。由此,對于釣魚臺七號院,每一個細節(jié)都務必苛求完美,中赫人力圖讓項目的每一點滴都能為中國的住宅史冊留著背書。

  一個細節(jié)是,為了與釣魚臺千年厚重歷史文脈相承、與玉淵潭風景交相輝映,釣魚臺七號院拒絕了豪奢石材,而以看似簡樸實則凝重的紅磚墻立面砌筑,所有圖騰無不精雕細琢,而就是這看似平實的墻磚,便經歷了數十輪的評測,經歷數萬公里的考察之路后,最終才從德國選中,得償夙愿。當然這只是中赫置地設計團隊22 次修改設計方案的一個縮影,品味和價值不會憑空實現。再以沙發(fā)為例,選擇保時捷的座椅供應商,堅持只用一張完整牛皮以愛馬仕的縫制方法制作,這就是中赫置地的精神體現——用心致極。

  釣魚臺七號院留給中赫置地和房地產行業(yè)的意義,絕不是價格標簽,而是對于高端產品定制研發(fā)的思考與創(chuàng)造。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