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強勢特征凸顯 A股放量上攻
7月6日,“A股!北寂芴崴伲荷献C綜指大漲5.71%并站上3300點,兩市成交額突破1.5萬億元大關,股指期貨IH主力2007合約一度漲停、新加坡A50期指主力創(chuàng)逾12年新高……
對于后市,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表示,短期看,由于資金涌入進程還在延續(xù),行情不會戛然而止。但快速拉高后將進入高位震蕩期,補漲機會主要來自對個別品種的挖掘。
成交額突破1.5萬億
究竟該如何認識當前市場,先看7月6日滬深兩市呈現出的五大牛市特征。
特征一:兩市日成交金額達15660.53億元,超過2015年4月24日的15568.8億元,創(chuàng)5年來新高。2015年大牛市期間,兩市萬億元日成交額屢見不鮮,隨后幾年也曾多次見到萬億元日成交金額,但均未能突破15000億元水平。
特征二:萬億市值大藍籌漲停。這不由讓人想到2014年12月行情:中國石油于當年12月4日漲停,次日繼續(xù)大漲,收盤價差一分錢漲停。昨日,中國人壽、招商銀行兩只萬億市值個股漲停。
特征三:行業(yè)ETF罕見上演漲停潮。Wind數據顯示,6日約有27個行業(yè)ETF漲停,包括芯片、龍頭券商、銀行、金融等。其中,證券ETF成交82.52億元,券商ETF成交31.85億元,芯片ETF成交21.45億元。
特征四:伴隨A股大漲,三大股指期貨顯著走高,其中上證50期指盤中一度漲停。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滬深300期指、上證50期指、中證500期指主力合約分別上漲7.96%、9.88%、4.75%。三大股指期貨主力合約日內吸金效應凸顯,獲得80.3億元資金流入。滬深300期指、上證50期指主力收盤分別大幅升水63.91點、65.86點,中證500期指小幅升水5.34點。
特征五:自3月23日反彈以來,上證綜指累計漲幅超20%,進入技術性牛市。
增量資金“填坑”
上漲離不開增量資金的流入。Wind數據顯示,7月以來三個交易日(7月1日北向資金無交易),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439.61億元,其中7月2日凈流入171.15億元,7月3日凈流入131.94億元,7月6日凈流入136.52億元。
除北向資金外,杠桿資金也持續(xù)流入。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兩市兩融余額達12028.68億元,創(chuàng)2016年以來新高,7月前三個交易日合計融資凈買入361.03億元。
從主力資金層面看,數據顯示,6日兩市主力資金凈流入84.40億元。分板塊看,中小板主力資金凈流出11.66億元,創(chuàng)業(yè)板主力資金凈流出29.37億元,滬深300主力資金凈流入62.44億元。這意味著有資金在6日的大漲中賣出。
從行業(yè)主力資金情況看,數據顯示,6日申萬一級28個行業(yè)中出現主力資金凈流入的有20個行業(yè)。其中,銀行、有色金屬、電子行業(yè)主力資金凈流入金額居前,分別為42.30億元、26.50億元、23.01億元;醫(yī)藥生物、食品飲料、傳媒行業(yè)主力資金凈流出居前,分別為73.01億元、29.03億元、13.78億元。
富榮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jiān)鄧宇翔認為,市場前期風格演繹得較為極端:金融、地產等行業(yè)估值處于歷史底部,而醫(yī)藥、消費、科技等板塊估值漲至歷史較高位置。6日市場成交額逾1.5萬億元,屬于增量資金入場的“填坑”行為。
提防回調風險
華輝創(chuàng)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本輪市場走強主要受流動性改善和投資者情緒提升帶動。長線資金進場,市場流動性持續(xù)改善。與此同時,以創(chuàng)業(yè)板注冊制改革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利好政策較多,市場風險偏好不斷提升。上半年主要是半導體、新能源產業(yè)鏈和醫(yī)藥板塊的結構性行情,7月以來市場出現由券商、銀行和地產等低估值板塊引領的量價齊升行情。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A股近日連續(xù)大漲是經濟恢復和增量資金共同推動的結果。從6月PMI等先行指標看,經濟仍處在恢復趨勢中,增量資金持續(xù)入市,股市可能還有上漲空間。不過,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疫情未見明顯緩解,在疫苗研發(fā)成功前,疫情對經濟和市場干擾將長期存在。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稱,A股處于震蕩向上通道,是得益于經濟復蘇的“復蘇!。市場風格切換后持續(xù)性較強,保險、券商、地產和銀行值得加配。此外,可提前布局周期板塊。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表示,增量資金選擇了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估值洼地,銀行、證券、地產等板塊體量巨大,難以走出充分換手后接力上行的資金推動走勢,需要注意回調風險。
鄧宇翔則認為,短期增量資金推動傳統(tǒng)行業(yè)板塊估值修復的同時,前期的投資主線——科技、消費仍值得繼續(xù)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