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30年后,氣候變化可能讓許多國家的GDP“打折”

新華網

  2021年入夏以來,極端天氣頻繁侵襲我們的星球。

  7月,我國河南出現歷史罕見極端強降雨,鄭州1小時降水量達到200毫米;

  距離中國幾千公里之外的歐洲,德國西部和比利時同樣遭受著暴雨和洪水侵襲;

  此前的一個月,“千年難遇”極端熱浪席卷北美,原本涼爽的加拿大熱到快50°C;

  而在南半球的巴西,正在遭遇91年來最嚴重的干旱;

  ……

  多國發(fā)生極端天氣事件波及了人們的生活,還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未來,氣候變化或令全球經濟受損

  應急管理部近期公布數據,我國7月自然災害主要呈現出北方降雨量明顯偏多、臺風“煙花”影響范圍廣、西北和華南局地出現階段性干旱等特點,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88.4億元(其中,河南省洪澇災害損失正在核查評估中),與近五年同期均值相比上升了21%。

  瑞士再保險研究所發(fā)布的報告《氣候變化經濟學:不采取行動不是一種選擇》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于氣候變化,全球經濟可能會損失GDP的10%。

  該研究還警告,如果不采取行動并導致氣溫上升3.2°C,到本世紀中葉,這一數字可能會顯著上升至GDP的18%。

  其中亞洲經濟體會受到最嚴重的打擊,“情況好”會受到5.5%的打擊,嚴重則會遭受多則26.5%的打擊。而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GDP將損失10%左右。

  當前,農業(yè)已深受其害

  從產業(yè)來看,不少專家認為,極端天氣對農業(yè)的影響最為直接和強烈。

  比如,在目前世界上糖、咖啡、大豆、橙子的最大供應國巴西,嚴峻的干旱形勢使得市場擔心相關供應,這推高了上述商品的期貨價格,并對全球產業(yè)鏈造成了價格沖擊。

  據媒體報道,巴西主要糧食價格從去年開始持續(xù)上漲,一年內大米漲幅高達70%,玉米漲幅高達87%,其中5月玉米價格更是創(chuàng)下2004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尼日利亞的食品價格也已達到15年來最高水平。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27.1點,已經攀升至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 

  除此之外,極端天氣還直接和間接干擾到動物活動。例如,水溫升高可能會導致許多魚類和貝類物種的棲息地發(fā)生變化,最終導致漁業(yè)受損。

  8月9日,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fā)布報告稱,人類活動正在以前所未有,甚至不可逆轉的方式改變地球氣候。

  這份長達3500頁的報告,是多國科學家近10年的研究成果。報告警告說,未來十多年,全球所有地區(qū)都會經歷更多的極端天氣,包括嚴重的熱浪、旱災、強降雨和水災。

  舉措,需全球共同行動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端天氣災難會越來越多,而人類將不得不面臨著這場災難最終承受者的命運。實際上,學會與極端天氣相處,是比遏制全球氣候變化更迫在眉睫的課題。

  碳中和被認為是人類對抗全球變暖的對策之一,也就是企業(yè)、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中國當然沒有缺席。“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提出的“雙碳”目標彰顯了堅定走綠色發(fā)展之路的決心,“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也被列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對普通人來說,全球氣候的話題有些“大”了,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有所作為,大家可以從日常的點點滴滴開始作出改變,從而減輕整個環(huán)境的負擔。減少汽車出行、重新接受公共交通、商品簡易包裝、辦公雙面打印、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等“小事”,點滴積累,實關大局。

  畢竟,減碳的“最后一公里”要靠每一個人降低碳足跡來實現,注重個人的每一個小步,人類才能有一大步。(【財經翻譯官】閆雨昕/文)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